进入21世纪,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与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加,2000年至2018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9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至17.9%。未来一段时间,国内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
近年来,党中央与国务院为正确把握人口发展大趋势和老龄化规律,作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一系列助老政策。在今年十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完善的社区食堂建设试点,为老、残、幼等社会提供就餐保障。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全国各地的社区食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然而在此过程中,围绕社区食堂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与争议也逐渐显露出来。
以抖音平台上播放量最高的社区食堂相关视频《上海的社区食堂吃顿饭,要花费多少》为例,截止目前6197条评论中负面态度占据约70%的比例,其中“饭菜定价高”、“菜品种类少”成为点赞量最多的热评。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反映出当下社区食堂消费者整体满意度较差,存在普遍的经营困境。
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冲突是造成当下社区食堂经营困境的最终的原因。社区食堂与其他餐饮企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公益性。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社区食堂首先考虑的是公益属性,其次才是营利性。
不同于采取家庭式夫妻档经营模式的个体户餐饮店,政府性质的社区食堂为保障遵守财政纪律至少要有经理、会计、出纳、厨师、服务员各一人,同等规模下成本远高于个体户。即使是为满足公益属性完全不营利,菜品的定价也会相应的高于市场中等水准,否则将会出现严重的亏损现象。
当前社区食堂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补贴与相关优惠政策支持,若无法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那未来覆盖全国的社区食堂建设将为国家财政添上一份沉重的负担。如何在盈利与公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当下社区食堂发展必须走好的关键一步。
对此,智慧食堂推出社区食堂智能化运营解决方案。通过前场智能餐线、后场全品类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引入企业化运营团队帮助社区食堂实现开源节流,平衡公益性与营利性,为社区食堂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为解决菜品定价较高、就餐者望而却步的问题,智慧食堂在前场提供小碗菜自选餐线、称重计量自助餐线以及风味档口特色餐线三种类型的餐线建设,通过智能设备代替人工实现自动计价、自主结算、营养推荐等功能,减少前场服务人员50%,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相比传统餐线更低的定价降低就餐门槛,增加就餐者消费欲望,预计将为食堂增收约30%。
传统食堂经验式管理模式存在后场标准不统一、运行不规范的弊端,导致出现卫生不达标的现象以及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此智慧食堂推出后场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和完善后场进料、净料、加工等各环节的标准化流程实现后场标品质控制,成本控制与降低损耗,重塑食堂后场运行流程,杜绝潜在安全风险隐患,满足精细化管理要求。
通过信息化、大数据与算法技术,智慧食堂建立集中化的食堂管理平台,根据社区特征制定运营策略,做精做细餐饮服务。通过前后场全流程数据汇总与分析帮助食堂进行在线管理与科学决策,明显提升管理计划性与准确性。根据管理平台反馈的信息食堂经营者可对食堂所有的环节实现实时互动针对性调整。
智能化运营解决方案通过前后场数字化建设与软硬件设备的应用帮助社区食堂用户提升服务水平并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开源节流、提升效率、减少损耗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目标。通过智能化建设平衡社区食堂公益属性与营利属性,推动食堂其朝着多样化与个性化方向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