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展示
【历史文化】西华师范大学原川北行署图书阅览楼等老建筑‖李万斌
2024-05-01 - 菜品展示

  西华师范大学行署校区,原为川北行署(1950—1952)办公区。1952年9月,川北行署撤销。1952年6—9月,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川北大学理工农经等专业分别调到有关大学。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集中省内师范、教育、心理等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随之迁入川北行署办公区办学。当时,有关专业有系(本科)和科(专科)。1956年8月,四川师范学院本科部分迁至成都狮子山办学,余下部分更名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11月,更名为南充师范学院;1989年1月,恢复校名四川师范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追根溯源,西华师范大学前身系1943年伍非百先生办的西山书院及随后办的川北文学院;抗战胜利后,曾在四川三台办学的国立东北大学于1946年迁回沈阳,留下的部分工学院川籍教员,创办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8年,西山书院、川北文学院与川北农工学院联合办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私立川北大学改为(公立)川北大学,办学地址在南充市小西街。

  目前,西华师范大学行署校区仍有部分学院和多所研究单位在此办学办公。川北行署及四川师范学院、南充师范学院等所建建筑尚保存完好。兹在此简要记述有关建筑情况。

  建于1951年,砖混结构楼房,位于川北行署中轴线外南北方向行道靠右侧。该楼坐北向南,大斜面青瓦屋顶。整栋楼共三层,进楼正面稍向前凸出几尺,进楼大门仿延安窑洞圆拱形;底楼、二、三楼皆木地板;二楼南面内阳台外墙采光窗仿延安窑洞拱形。各房间开窗皆为木格玻璃窗,通风采光。原楼立面墙体系水泥砂浆磨制,留大块面线槽,观感流畅大方。该楼西北角稍向外凸出两处,设为卫生间。该楼台阶前有一株桂花树、两株中国青皮梧桐树,楼东侧是一片樟树林,林下有石桌、石凳。此楼现用于西华师范大学校友总会办公。

  位于川北行署图书阅览楼前,系一标准篮球场,东、西侧安装篮球架。篮球场地面原系三合土夯实,现为水泥地面。四周系石质阶梯看台,北面看台正中处有一水泥制成的主席台。篮球场上空拉三道铁丝缆线,挂数盏电灯用以照明。该露天风雨篮球场简单经济实用,维修简便快捷。

  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红砖青瓦石基砖混结构,位于原川北行署主干道右侧大致80米石坎处。配电室和值班室组成一排T字形建筑。配电室用红砂石条砌基座,有隔潮层,隔潮层石壁嵌置铸铁栅格罩通气;东、西两立面墙有木格玻璃窗,北面正门双开木板门,南立面墙壁有上圆弧形带长方形木格玻璃窗,室内采光通气很好。保存有电器仪表台、高压配电表等。老配电房外观朴素无华,但显得很有特色,夕阳余晖沐浴下,好似油画般的端庄绚丽,色彩斑斓。

  建于20世纪50年代,青砖青瓦砖混结构。共有房屋7间,分别作电器仪表监测房、办公室、工具房、库房、抽水泵房等。小院中间院坝原有一砖砌水泥结构水塔。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该水塔基本无变化。据多人回忆,2013年因担心垮塌伤人,学校将此塔撤除。值得一提的是,配电四合小院旁至今保留着当年建造的一座地下水窖(水电班师傅都习惯叫“水缸”)。地下水缸直径10米、深3.5米,有顶盖遮蔽灰尘,盖面竖立通气铸铁管,留有两个水窖井口,平时井盖关闭。水缸旁建有净水循环槽。整个工艺流程:打开水阀从市上二水厂进水→引入净水槽→流入地缸→由抽水泵抽水→水塔→加压送水→生活洗漱用水。当年建造的净水供水设施,除水塔已撤除外,其他建筑设施基本保存完好。据水电班负责人戴师傅介绍,水电班历任员工都注意保护好水电班的仪器设备,好些仪表仍可使用,比如学校总水表一直运行正常,水窖泵房也完好。水缸循环水槽也畅通。他建议把水缸等设施整理一下,可作为学校开展供给水教育的工作教育坊。

  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存锅炉房,有两间砖柱木结构青瓦房,后来增修水泥混合结构用房作锅炉房操作管理房,有检测水质量的检验室。锅炉操作管理室中间的锅炉静静地立在原处,操作管理室墙壁上仍张贴有《岗位管理规章制度》。锅炉房最有特色的是用红砖砌成的圆筒形状的老烟囱,高近30米,烟囱外壁砖线规范清晰,外观质量上乘。至今,老烟囱外壁上的铁扶梯尚好,排列整齐,炉道与烟囱道转角处依然完好。蓝天白云下,那挺拔高耸的红砖烟囱,定会带给人们几许自信和良多启迪。据学校老职工回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老烟囱,早年用于学校生活供热水烧锅炉排烟灰之用,后来也作为校办工厂锅炉房使用。它是老一辈人对学校的深厚情感的体现,也是历史的记忆和见证。20世纪60年代初,时任南充师范学院院长的王叙五(20世纪30年代初参加革命,曾任川北区党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兼人事局局长)老领导,非常关心师生员工的生活,曾冒雨到锅炉房看望慰问值班的锅炉工,嘱托锅炉工一定确保安全,维护好锅炉,保证学校正常供应热水,保证学校食堂蒸好饭食。很长时间学校锅炉房一直正常使用,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重视环保要求停止烧煤,改用天然气后,锅炉房烟囱就停用了。

  川北行署校区的这些老建筑,是川北行署的物证标记,也见证了西华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学校非常重视保护这些老建筑及其设施设备,有专人负责管理。据国资处原处长何永宏介绍,他坚持督促把校内老建筑老设施(包括老校区名贵树木)等资产登记入册,定期检查。他对行署校区的所有老建筑都逐一查看,了然于胸。正因为有如此尽心尽力的爱惜保护,川北行署办公区老建筑才会留存下来。不少来川北行署办公厅旧址参观的学者世人,常常感叹,川内的其他几个行署办公建筑都不见了,惟川北行署办公建筑大部分还保存,实属不易!睹物感怀,让我们对那个充满激情的时代肃然起敬。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历史是有价值的存在。作为时代物化的老建筑,是那个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标志和劳动者精神气质智慧的结晶,承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奉献和情感,具有不可忽视的宝贵历史价值。我们理应对这样的老建筑进行认真保护和合理利用,使其成为一座城市赓续历史富于内涵的风景线。

  珍视历史,就是珍惜自己的本根。通过将老建筑与现代文创的融合连接,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记住那个年代的历史和文化,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不断追求和创造。

  不忘过去岁月的艰辛与光荣,我们才能更好地激励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宝贵的老建筑,让它们在新时代体现出恒久的魅力和光彩!

  文/图:李万斌〔四川阆中人,1982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现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文理学院原党委书记,西华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